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保健品市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国内保健品企业的业绩却引人堪忧。10月28日,保健品行业领导品牌汤臣倍健发布了第三季度报告,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9.13亿元,同比微增7.43%,但净利润5.68亿元,同比下滑2.9%。
记者注意到,前几年同期汤臣倍健营收、净利一直都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尤其是2013年净利同比增速高达50.41%,今年汤臣倍健的净利润却出现下滑原因为何?
对此,中国商报记者致电汤臣倍健,但截止记者发稿并没有收到对方的任何回复。对此,汤臣倍健三季报解释为自第三季度开始,汤臣倍健全面启动以“汤臣倍健”主品牌升级为核心的系列调整,这对公司的业绩造成一定的压力。
此外,业内人士分析称,汤臣倍健今年业绩下滑背后是其在保健品跨境购增加的背景下竞争力的衰竭。
而与国内保健品龙头企业汤臣倍健竞争力衰退相对应的是国外保健品市场被看好。此前,新希望集团旗下企业草根知本宣布,成功并购澳洲知名保健品企业australia natural care(简称anc),正式进军保健品市场。不久前石药集团也宣布正在寻求并购澳大利亚保健品企业。
不仅如此,去年9月合生元还以约76.67亿港元收购了澳大利亚维他命生产企业swisse 83%的股权。今年7月19日,合生元宣布将收购swisse 公司剩余17%的股权,从而完成对swisse 公司的100%控股。
此外,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对我国保健品的评价,有近四成的消费者喜爱国外保健品,只有9.49%的消费者认可国内保健品。这更深刻反映了我国保健品市场的困局。
对此,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中国营养保健产品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在品种、品牌和价格上都存在落差,中国药店往往只有3-5个保健品品牌,而日本等国家的药妆店可有数以百计的品牌数以千计的品种,吸引大量中国消费者“爆买”,导致中国保健品消费和产业资本严重外流。
“而究其根源和出路在于国家一直提倡的供给侧改革,我国保健品管理制度亟待大跨度改革和完善,以发挥鼓励创新和促进投资的目的。”王大宏如是说。
而对于7月日刚实施的《保健品行业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王大宏表示,这个办法反应出中国保健品市场制度正在完善,但目前还没有落地的实施细则,完善还很不彻底。
转自《中国商报》
记者 周子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