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举行的一次重要规划会议上,研究部署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会议指出,健康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和薄弱环节。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广大群众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要认真履行政府职责,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同时,加大改革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加快发展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健康服务产业,全面提高国民身体健康素质。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民健康素养水平将达到20%。健康素养就是说我们要吃什么才健康、怎样的生活方式才健康。2008年我国健年康素养水平是6.68%,预计在2020年提升到20%。
健康产业作为一种新兴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预计到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规模将占gdp比重将达到6.5,而美国2009年已经达到17.6%。
保健品“治未病”获老百姓认可
“上医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其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保健产品不能代替药品,但是不同保健食品具有特定的调节人体机能的保健功能。现在,保健食品已经成为麻将、遛狗、广场舞之后中老年人最常接触的生活方式之一了,蜂胶、冬虫夏草、海参都是养生保健爱好者耳熟能详的明星产品,它们的保健功能也都能熟记于心。
现代人文化水平越来越高,对于身体健康状况的预见性也不断提高。古语有用:“防患于未然!”放到健康方面,就可以理解为在身体状况还没有变差的的情况下,提前预防疾病的发生,或者在已经出现病症的时候预防。
据燕赵晚报·小区管家健康产业旗舰店——祖医堂健康馆客户数据统计显示,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9成以上的人接触过保健品,6成以上的人服用过不同类型的保健品。中老年人的“治未病”观念也在飞速提升,通过保健品“治未病”的方式也获得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转自《燕赵晚报》
上一条: 深港大健康产业暨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在深圳举行
下一条: 市场监管部门“双面夹攻”保健品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