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保健品市场,可以说是鱼目混杂、良莠不齐。为什么在这个被看作朝阳的健康产业,会蒙上欺骗、忽悠的标签呢?大多数人一听到保健品就会极力排斥。很多人概念中,“保健品不保健”成为信任危机的重灾区,其中有商贩的无良获益,更有人们对保健品认识不足和整治滞后。
保健品不等同于药,这是基本的认识问题。虽然大家都明白,但推销的人总会以药品的药效推介产品,而很多中老年人有病不看,去找那些所谓包治百病的保健品,白花钱不说,还可能对病情造成贻误。反而是做保健产品的风生水起,赚得满盆满钵。说到底,不是中老年人的防范意识不够、科学知识不强,是那些做保健品的变着花样忽悠老年人,他们打出的亲情牌、疗效牌等等都已经升级或者更新,甚至变个面孔,就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老年人面前。
所以,对于保健品市场的清理和整顿尤为迫切。因为保健品而发生的家庭问题不在少数。很多子女就是拦不住父母对保健品的如痴如醉,进而发生情绪对立,其所衍生的社会问题也不容忽视。所以针对保健品宣传的规范化、科学化显得极为重要,对于那些敢于铤而走险的商家敢于实施重拳,而对于蒙蔽消费者、忽悠老年人的保健品重点打击,对于他们所举办的各种非法宣传活动,该取缔的取缔,决不允许那些夸大的保健品横行。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些不合规范的保健品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他们会通过变相的手法来应对检查打击,逃避整治,有的甚至从地上变到地下,五花八门的招数全上,这就要求主管部门的慧眼和铁腕,既能适时地提供保健品的消费指南或警示,又能立竿见影地拔掉一些保健品生产、销售、经营的“老巢”。当然,对于那些正规的保健品我们则应该给以保护,只要规范经营、守法经营,他们就应受到社会的认可和肯定。
最有效抵御不合规保健品的,莫过于中老年人的科学认知和精准判断,这就要具备基本的保健常识、更新换代的知识,提升防范的意识,从而杜绝其市场的存活。一旦没有了生存土壤,那么它的生命就可能终结了。
转自《咸阳日报》
上一条: 新华网评:保健品假温情揭示养老真问题
下一条: 镇海区市场监管局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抽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