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生动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生动讲述浙江普通妇女和千千万万家庭发生的巨大变化,激励广大妇女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伟业之中,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践行者、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
9月26日下午,全省“争当新时代红船好女儿,争创高水平巾帼新业绩——我与祖国共成长”红船女儿宣讲活动在浙江传媒学院举行。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文娟,浙江传媒学院党委书记杨立平,省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林丹军出席活动。各级妇联干部代表、浙江传媒学院师生代表等300余人参加活动。全省“争当新时代红船好女儿,争创高水平巾帼新业绩——我与祖国共成长”宣讲活动在浙江传媒学院下沙校区行政楼报告厅举行。13位宣讲团成员,走进浙江传媒学院,和大家一起分享她们自己的成长故事。
全国妇女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森山铁皮枫斗和森山健康小镇创始人、森宇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俞巧仙以“守望传承,与爱同行”为题进行宣讲,讲述她与时代的故事。
巾帼有英杰,俞巧仙就是一位不寻常的女性。从一名普通农家女到管理总资产超百亿的集团公司老总、著名女企业家、多家大学的客座教授,并先后担任中国妇女第十二次全国代表、浙江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和第八届、九届、十届政协委员,省女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十佳巾帼创业明星、浙江工匠、魅力女浙商、浙江乡村振兴带头人金牛奖等荣誉称号。她的研究成果则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从推着小车挨家挨户卖皮蛋到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保健品代理大王,然后再倾其所有投身当时无人敢问津的铁皮石斛人工栽培,并在短短二十年间推动铁皮石斛产业从无到有,发展成为几百亿产值的大产业和第三代保健品的代表,带领相关产业链上几十万农民脱贫致富。三年前再次创业,投资50多亿打造森山健康小镇,目的是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俞巧仙用三十多年的奋斗演绎了一个巾帼女性的华美传奇。她的传奇故事也成为几年前热播电视剧《鸡毛飞上天》剧中“骆玉珠”原型。
俞巧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她的身上又有着怎样感人的故事?跟小编一起去瞧瞧吧!
以下是俞巧仙的宣讲词:
大家好!我是俞巧仙,来自森宇控股集团。今天,我站在这里,与其说是来进行一场宣讲,不如说是来跟各位分享一个故事,一个关于三个女人的故事。
首先,我们将时间拉回到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时候全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穷”。余华在小说《活着》中写道:“你没穷过,不会懂得穷有多可怕。”那种可怕,不仅是来自物质上的严重匮乏,还有因此带来的人性的扭曲。我的奶奶,就是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
其实奶奶的家庭原本富庶,但是不幸家道中落。之后又被自己的丈夫卖到了现在的义乌蒋母塘村,当时奶奶还独自带着自己不满周岁的儿子。作为村中为数不多的外姓人,哪怕奶奶处处小心翼翼,仍然饱受欺凌。那是从物质到精神上的双重折磨。但从我记事起,我从来没有听到奶奶抱怨过一句话。
从奶奶的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包容,什么是善良。
到了我的父母亲掌管这个家的时候,是七十年代初期。贫寒,仍然是生活的底色。女子本弱,为母则刚。面对四个儿女,在别人走街串巷鸡毛换糖的时候,母亲也挑着一对箩筐从义乌出发,来到杭州卖绿豆。只是母亲的箩筐中一头挑着绿豆,一头挑着三岁的弟弟,而我就扯着母亲的衣角,跟在她的身后。就这样,一根扁担情系两头,一头是家的温度,一头是对生活的寄望。
从母亲的身上,我懂得了什么叫爱,什么叫坚韧。
当时代的车轮驶入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市场经济的萌芽破土而出并迅速崛起,义乌小商品市场全面开放,我也积极加入到这股经济大潮中,并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很多人赞我有商业的天赋,而我知道,我除了时代赋予的机遇,更是因为传承了来自奶奶和母亲的优良品格。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我已经成为华东地区的保健品代理商。这时候,因为目睹家乡的窘境,母亲对我说:巧仙啊,你看我们家已经衣食无忧了,但是村里还有很多人过得不好,你能不能帮帮他们呢?
于是,在1997年我创办了义乌市铁皮石斛研究所,创建了森宇这家企业,投身于铁皮石斛这项中医药产业,基地就设在家门口。除了核心的科研和管理人员,基地上所有的种植、生产人员全都是村里以及附近的乡亲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为家庭带来稳定的经济收入,让家人能够吃饱穿暖。看到绽放在他们脸上的笑容,我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福泽百姓,做一家受社会尊重的企业”,为大众健康服务便是我此生的使命。
2016年,响应义乌市委市政府“义商回归”战略,我在家乡投资51.8亿元,创建了占地面积达4.06平方公里的森山健康小镇,乡亲们与创业者在这里共同劳作,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着自己的幸福生活……
生命,是一条绵延不绝的长河,血统、文化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身心中流淌、传承。看似不动声色,实则早已刻下烙印。我的奶奶和母亲,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即使生活以痛相吻,她们都能报之以歌。而我,作为祖国改革开放40年的见证者、亲历者与受益者,在心怀自豪和感恩的同时,更深感任重道远。但,初心不改,虽远不怠,我将一如既往,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成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俞巧仙,一位了不起的女性,风尘仆仆,一路凯歌,用华美和铿锵书写巾帼传奇!这是新中国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一个家族的变迁,三代女性的爱心传递,浓缩成一句话:有爱的地方,一定有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