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认为,生命是一条线段,生死在两端,填充其间的就是人生。这是一段既定的距离。为了赶在终点之前让这条线段看上去更为丰富多彩琳琅纷呈,我必须竭尽全力地用身心去丈量这条线。我以为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
但在这条线段上,总会有种种不可预期的事件发生。虽然我并不怀疑自己面对未知的能力,我自信人生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但面对事件初始带来的惊心动魄甚至地动山摇的巨变,也还是会有暂时的困惑与不安,尽管旁人看上去我还是一如往常般的云淡风轻。
不论此生还有如何的变幻,2017年,都当是我人生中一个难忘的节点。这一年,森山健康小镇正式投建。初涉如此庞杂的项目,其间各种跨界问题一股脑堆在眼前。哪怕事前心中想得再明白,在真正将它们落地时,仍然感觉千疮百孔。就象孩子们玩的打地鼠游戏,刚刚打灭这一只地鼠,那一边又冒出头来,忙不迭冲过去将其击倒,尚未体验到胜利的快感,前方又有新的地鼠在蠢蠢欲动……看似并没有大的困难,但诸多烦扰纷芸叠出,按下葫芦浮起瓢似乎永无休止。这一年又加上母亲去世、女儿出嫁等悲喜家事,时有心力交瘁之感。但心下还是清醒,我知道这种方式、状态都不对,我需要拼的并不仅仅只是速度与效率,而是心智。我仍然能够偷出时间去给自己充电,继续我的清华五道口与哈佛商学院的学业,与国内甚至世界上最优秀的企业界精英们在一起,感受他们的经营哲学与思维方式,尽管也算收获颇多,但如此一来,对于事业,对于人生的急迫感却更强了:面前有那么多优秀的人,他们所掌控的是比自己所经受的手笔要宏阔得多得多,而他们却能有如此从容的时间和智慧,对比他们,我更觉自己的单薄无力,于是愈显焦燥。
我急需找到一种方法,以便使自己在解决小困小难时更为得心应手并不被其困扰。或者说,希望自己能够增进智慧,消解烦恼,心平气和地面对。譬如说在小镇的建设过程中,那个目标是始终清晰的,但抵达这个目标的路径却是有许多种选择。人说条条大道都通罗马,可我又如何能够在一地纷芸当中,迅速地辩认出最快、最便捷的那一条呢?
烦乱中,迎来了2018年的春节。每年正月初一,除了带领家人祭拜祖先,祭奠先人,表达感恩与敬畏之情外,必赴禅院寺庙,或打座禅修,或聆听开示,或者只是单纯地寻一方清净地,静坐,省思。这一天,我们去了位于金华的智者寺。
智者寺始建于南朝,距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兴盛于唐,重修于宋,延续至元明清。几经风雨,又于众生念中重生。智者寺是双龙国家级名胜区内的著名佛教历史文化遗存,是历史上金华山儒、释、道文化和谐共栖的佛教代表。
上山之前,心中并不平静。工作、生活中的纷纷扰扰已经尽量不去想,但不代表它们就不存在。就象笼罩于山腰的雾霭,隐隐绰绰,让人不安。
在肃穆、寂静的佛殿,以虔诚之心,敬奉一炷清香。仰望庄严宝相,回望山下滚滚红尘,不觉感慨万千,止不住热泪盈眶。适逢有大师讲法,便静坐一旁聆听。待其讲毕,遂上前诉说自己的烦恼。大师认真倾听了之后,赠予我12个字:悟静圆觉,以静觉心,取静为行。
这是来自《圆觉经》中的慧言。众所周知,《圆觉经》是佛教一切经典的眼目核心,其义理渊深澄澈,文辞优美精炼,此经是佛祖为文殊、普贤、普眼、金刚藏、弥勒等十二位菩萨宣说如来圆觉的妙理和观行方法,顿渐兼容,福智双修。
法会上,威德自在菩萨请法世尊:佛啊,成就菩提的方法不只一种,您能不能大慈大悲广大法门,告知我们成佛渐修的方法,使我们参加法会的菩萨以及未来求大乘道的众生,能够尽快悟道,然后悠游于大自在中。
佛曰:“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
曾经我也数次诵读《圆觉经》,但却并未用心研辩,更未将此运用于个人修行之中。只是单纯地认为修行有多种,有人视打坐念佛为修行,有人视工作事业为修行,有人认为帮助他人是修行,而我做企业,为消费者谋求健康也是修行,再如眼下我们做小镇,是为更多的老百姓谋求福祉,也是修行。这些都是停留在“行为”的层面,而非“心”的层面。我更需要一种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抵达内心。
大师进一步开示道:这12个字的要义是用自己清净的心,去成就自己。即围绕着“净觉心”去修行,没有混乱,没有妄念,没有动乱,没有是非,没有贪嗔痴,也就自然没有了烦恼。在深思熟虑之后安安静静地去做,取静而行,静则无乱。这样去做的时候就不会有后悔,更不会事与愿违。
我仔细地琢磨每一个字句,并将它们一一映照在自己身上。我所有的烦恼,皆来自于我的慌乱。而我的慌乱是来自于对自己全局性掌控力的怀疑。这份对自我的怀疑是从前未曾有过的。而这一切之根源皆因为这份变化。
从一个人带领着一群人,将一棵草做成了一份产业,而眼下做小镇虽说是在这份产业的基础上而延展出来,但意义截然不同。
做企业,简单说来我只需掌控好产品,只要一切围绕着产品而做足功夫,继而提升服务,市场、影响力自然会随之而来。做这一切我轻车熟路,成竹在胸。但是做小镇,需要面对的是这座城市,对农村、农业、农民负责,让农村更美丽富裕,让农业得到长足发展,让农民更为体面,更有尊严!这是一项注定只能成功的项目。对于发生在其间的任何一点失误,我都不能够容忍。
但是毕竟有许多自己陌生的领域。我不可能让自己万事皆通,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在我心力之外。一切皆变,瞬息万变,我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净觉心”。
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顿觉豁然开朗。
在走向未知的旅途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是正常的。只要自己保持“静”,用什么方法呢?是大师没有说出来的“由澄诸念,觉识烦动”。即将一杯浑浊的水放静止放在那里,不要去搅动,放久了,水中的杂质会慢慢沉淀下去,水自然就澄澈了。在很多问题渐次冒出来甚至同时涌现出来时,不要恐惧,更不要慌乱着去想要立即解决它们,先将它们静止在一旁,理清问题根源之所在,然后真正从症结上处理掉,便得“静慧发生”。这些问题如人的妄想心,念念生灭,无穷烦动。只有观照到此心,才有可能把妄念压伏下去,“身心客尘,从此永灭”。
诸般佛理简单又深邃,我仍需精进修行。哪怕面对再重要的变化与再繁多的问题,只要发心清净,其导向自然不会有错,更无需任何置疑。工作中心无旁鹜,包容来自外界的怨怼,怀疑,讥讽,否定等等不善之举,既然决意登山,就心无杂念地到达峰顶,不必在乎山脚下的人说三道四,以慷慨之心,尽达理解。不仰慕他人,更不会轻看自己,依然会向外而求,但求得的是学识,是眼界,是与这个大千世界更贴切的连接,但更大的着眼点还是自己的内心,以思考,以领悟,以静应变,于静变之中,求得寂静轻安。
如此,让生命变幻为一条射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